- 1836年 – 由来自马六甲的南安人梁壬癸在1836年(道光16年)发起创建,最初坐落在丹绒巴葛路旁的华立山青山亭之巅,是南安社群在本地最早的聚集中心。
- 1905年 – 为了直落亚逸填土计划的需要,海峡殖民地政府在1905年征用寺地,当年的寺董利用赔偿金在莫哈末苏丹路(俗称水廊头的地方)购地重建凤山寺。
- 1908年 – 重建工程自1908年开始至1913年竣工,即现在的水廊头凤山寺。
- 1914年 – 有鉴于邻里有不少儿童失学,凤山寺借用寺内左右两侧侧廊创办南明学校。收容贫寒学生百多名,不分籍贯,让他们上学。南明学校在1930年因为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而停办。
- 1973年 – 南安会馆正式接管凤山寺
- 1978年 – 水廊头凤山寺被古迹保存局列为国家古迹。
- 2004年 – 成立重修委员会,进行落架大修。工程在2007年初展开,并在2009年底完成。
- 2010年 – 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文化资产保存卓越奖
- 2013年 – 获市区重建局颁发的旧建筑修复工程优异奖。
- 2023年水廊头凤山寺举办癸卯年农历二月廿二日圣公诞千秋庆典,设宴100席桌款待众乡亲好友,座无虚席。 庆典进行竞标筹款活动,所竞标的大发糕高达25厘米,宽度63厘米,荣获2023年新加坡记录大全。我会执行顾问陈奕福先生捐出《百福图》作为竞标福物之一,为三家慈善福利机构,善济医社、众弘福利协会、SUNCARE SG筹得新币10万元善款。
- 2024年甲辰的圣公诞千秋,本会会长梁佳吉BBM回捐于2023年标得的《百福图》,以同样的形式进行竞标,为众弘福利社、善济医社、慈光福利协会及同济医院筹得新币10万元善款。同时,一对高达12尺高的寿桃塔与寿面塔也荣登今年新加坡记录大全。